自2020年以来,红河州国有企业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经营发展、防风化债等重点工作,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坚持向改革要效益、靠改革解难题,着力破除束缚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成效不断呈现。2019年至2022年12月,红河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从2127亿元增长至3300亿元,增长率达55.15%;国有企业净资产从938亿元增长至1255亿元,增长率达33.8%;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43亿元增长至373亿元,增长7.7倍,国有企业实体化转型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随着投融资形势和政策的变化,国有企业平台公司的发展方向逐步从“融资端”向“投资端”转变,红河州的平台公司定位不准、资产不优等问题依然突出;政企没有完全分离,权责不够明晰、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明确功能定位,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资料图)
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以租代建、政府补助、资源支持、股权投资等运营模式,在承接做好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塑重构新型政企关系,实现服务社会和市场化运行有效结合。
强化政企分离。进一步明确企业国有资产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和监管范围,清理出资人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国资监管部门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给予企业更多的决策权、经营权。
推动多元布局。在清理、整合、重组现有资产资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能力和当地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发展状况,增强“造血”机能,实现多元化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实行合作联动。进一步加大与各类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强强联合,鼓励州属企业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县(市)属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战略重组,采用股权合作、联合开发、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建设,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有效整合转化,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助力平台公司业务多元化布局,实现转型。
促进结构调优。探索二、三级国有企业实行股权多元化,持续推进州属企业“瘦身健体”。鼓励民间资本、企业法人和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深化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提升管理效能。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国有企业加快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高附加值拓展延伸,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找准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切入口、着力点。深入开展“清廉国有企业”建设和相关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拓展业务布局,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根据城市发展和区域产业的需求,赋予平台公司更多的优势资源,使其明确发展定位,确定投资领域,提升具有核心技术和业务竞争力的市场化发展能力。
明确发展定位,优化国资布局。州属国有企业要加强与央企、省企、县市国有企业、民企的深度合作,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产业、重要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三大集团公司由平台化向市场化、实体化转型,进一步明确投资类企业功能定位,不断完善管控模式,培育核心业务,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结合地方产业资源、规划、条件和现有平台企业的资源能力,从建链、补链、增链、强链各环节布局业务。
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产增量。建议出台《加快推动红河州州属企业实体化转型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实体化原则,优先开发利用州内自然资源,有序整合州域内土地、矿产、风电、河道、水利等自然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整合州级矿产资源,有效盘活全州有限的煤炭资源。鼓励州属国有企业与县(市)联动,深度开发利用全州矿产资源、河道、水利资源和风光电绿色能源。
加强监督管理,提升信用评级。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能,强化国有企业产权交易、投资并购、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业务监督,实现公司主体信用评级从AA到AA+甚至AAA的逐步提升,提升资本市场认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和降低融资成本。
积极探索混改,实现碳汇交易。借鉴浙江等地经验,出台《红河州低碳试点县市建设实施方案》,为碳汇资源交易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体量上的保障。同时,红河发展集团或红河产投集团要积极发挥国有企业担当,依托国有资源优势,深入推进设立碳资产共富基金和开展碳资产交易项目。
强化运营监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针对当前内生动力不足的现状,全力推动建立完善适合企业发展特色、员工需求和市场化发展目标的现代化制度体系,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规范运营管理制度。通过对州属国有企业业务重组、吸收合并等方式,归类整合业务相同高度重合的子企业、低效微效企业,集中资源形成合力。严控国有企业非主业投资、超规模举债,围绕改善整体现金流状况,不断提升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坚持“三因三宜三不”原则(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各层面企业混改力度,深入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差异化、精准化管理的有效形式。
健全激励竞争制度。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修订州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突出“一利五率”指标考核,对标全省同行业水平,强化个性化指标考核。大力推动市场化选人用人、激励约束制度的建立,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实行分类监管,真正激发内生动力。建立健全尽责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为国有企业任职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履职环境。
建立资本激励机制。优先考虑州属企业作为重大项目实施代建主体,对以州财政出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及管理维护服务,在同等条件下,支持国有企业优先承接实施,在增加企业收入的同时,掌握项目建设主动权。安排财政加大国有企业预算资金支持,持续提高注册资本实缴比例,持续增加实缴资本占比,进一步发挥资金杠杆效应。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健全完善合规管理组织机构和职能职责,将合法合规性审查深度嵌入改革发展。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动态监测机制,持续实施负债规模和资产负债率双重管控,强化分类管控,推动债务优化,促进良性运营。
打通人才流动渠道。为解决企业管理不精、运营不专、人才缺乏的现状,出台全州事业干部国有企业交流任职政策,允许事业单位中有经济管理才能的干部交流任职到企业,保留服务期满后回事业单位任职的通道,解决交流任职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体制内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作者单位:红河州国资委
(责任编辑:刘雯霁 审核:卢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