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伟)为推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应用,促进我国生物技术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8月17—19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分会2023年度学术研讨交流会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召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赵炜明教授出席大会并主持开幕式。
大会现场
大会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分会和齐齐哈尔医学院共同主办,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医学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共同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刘小龙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分会第二届委员会主任委员、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吕建新教授,齐齐哈尔医学院院长赵光研究员,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吕志民教授等出席会议,与生物技术专业分会全体委员,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域专家、科技工作者,学生、企业代表等,围绕“生物技术与生命大健康”大会主题,进行学术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程京教授线上作专题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位师生参加了会议,并就生物技术发展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资料图)
杨宝峰院士作报告
程京院士作线上报告
赵炜明教授主持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上,吕建新教授、赵光院长分别致辞,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同仁表示诚挚问候。刘小龙研究员宣读了换届文件,任命赵炜明教授为生物技术专业分会第三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并为吕建新教授颁发了特殊贡献奖牌。
吕建新教授致辞
赵光院长致辞
刘小龙研究员为吕建新教授颁发特殊贡献奖牌
大会研讨交流环节,杨宝峰院士围绕《医学研究热点与慢病防治》作专题报告,程京院士围绕《呼吸道病毒的核酸快速检测》进行线上专题报告。刘小龙研究员、吕志民教授、吕建新教授分别围绕《Neutrophils restrain the lethal coagulopathy in sepsis by disseminating extracellularvesicles carrying Sod2》《Yin and Yang in cancermetabolism》《线粒体疾病精准检验诊断与治疗策略》作大会报告。
南京医科大学德伟教授、中国医科大学赵国杰教授、东华大学史向阳教授、浙江理工大学韩兵男教授、浙江大学金勇丰教授、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秦燕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刘三宏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周义文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陈文连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钱旭教授分别围绕《Linc01116/Hdac1/Vegf1轴调控结直肠癌血新生的机制研究》《转录因子传感的小分子体外检测新技术研究》《基于纤连蛋白的新型纳米药物设计及应用》《基于放线菌素的生物活性材料的制备及应用》《Dscam可变剪接的调控机制和功能研究》《核糖体的异质性在肿瘤干细胞的分子机制与临床治疗》《天然小分子Benzosceptrin C降解PD-L1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人体甲基化进展与衰老的临床应用》《多组学技术解析临床食管鳞癌的新型分子特征和治疗靶点》《DC细胞相关抗肿瘤核酸药物启动翻译元件-IRES序列筛选和优化技术》作大会报告。
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吕建新教授、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唐冬生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李建远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谭文杰研究员、南京大学华子春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周钦教授等担任大会报告主持。
刘小龙研究员作报告
吕志民教授作报告
吕建新教授作报告
德伟教授作报告
赵国杰教授作报告
史向阳教授作报告
韩兵男教授作报告
金勇丰教授作报告
秦燕教授作报告
刘三宏教授作报告
周义文教授作报告
陈文连教授作报告
钱旭教授作报告
学术研讨会后,赵炜明教授作为第三届主任委员主持召开了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二届生物技术专业分会主任委员吕建新教授对上一届专委会工作进行总结,第三届生物技术专业分会主任委员赵炜明教授为新一届委员颁发证书,第三届生物技术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进行表态发言,并对分会内部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分工、下次会议的承办方等事宜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赵炜明教授对分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表示要从强化大局意识、突出学会品牌、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推动生物技术领域持续发展,推动学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做好科普推广工作,促进成果转化效率提升,做好会员服务和人才培养工作。
赵炜明教授安排分会工作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生物技术专业分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此次学术会议聚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学术前沿和技术进展,展示了最新成果,探讨了生物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我国生物技术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专业的一次全国性学术盛会。通过业内专家的分享交流,推动了与会人员互学互鉴、博采众长,为促进我国生物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