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3岁考中进士,与皇帝关系亲密,却因一个缺点,一生不被重用

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   2023-04-21 03:42:53

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唐朝时又增加了童子科,专门用于选拔天资聪颖的神童。宋朝建立后,在科举制度中保留了童子科,"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其命官、免举无常格" 《宋史·选举志》。加之宋朝的文化极度繁荣,通过童子科出现了许多神童。

今天要讲的这位,年仅三岁就参加童子科中了进士,他就是宋朝著名的神童蔡伯俙。

蔡伯俙生于1013年,今福建福清人。两三岁时,邻居有个举人的父亲做寿。举人为父亲写了一篇祝寿词,蔡伯俙听过之后就能够背诵出来。这让举人感到很惊讶,建议蔡伯俙的父亲带儿子去参加童子科,于是父亲就背着蔡伯俙到京城去应试。进城时,门监得知父子俩是从福建长途跋涉来京城赴考的,就对蔡伯俙开玩笑说"你骑父作马",蔡伯俙当即回道"父望子成龙"。蔡伯俙的机智,很快就传遍了京城。


(资料图片)

参加童子科考试时,蔡伯俙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殿试。虽然年纪很小,但是蔡伯俙对答如流,出口成章,让当时的皇帝宋真宗非常惊讶和高兴。真宗当即赐诗一首,以示褒奖:

"七闽山水多灵秀,三岁奇童出盛时。

家世应传清白训,婴孩自有老成姿。

才当学步来朝谒,方渐能言便赋诗。

更励孜孜图进益,青云万里有前期。"

高兴之余,真宗赐给蔡伯俙进士出身,并授官职为秘书省正字。据《福清县志》记载,"四岁应举,赐出身"。这一年是1016年,蔡伯俙虚岁四岁,周岁则不满三岁。

后来,真宗让蔡伯俙到东宫给太子赵祯做伴读,同时做伴读的还有另一名神童晏殊。晏殊就是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那位。

由于太子年少贪玩,不太愿意读书。晏殊的年纪要大很多,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太子,而蔡伯俙小小年纪,却千万百计迎合讨好太子。宫里的门槛很高,太子年幼跨不过去,蔡伯俙就"伏地令太子履其背而登" (《挥麈录》),趴在地上给太子垫脚。

有一次,真宗让太子写一篇文章,太子无从下笔,便要晏殊代写,晏殊断然拒绝,而蔡伯俙则赶忙写了一篇送给太子照抄。因此,太子很喜欢蔡伯俙,讨厌晏殊。

还有一次,真宗问蔡伯俙:"你想你的父母吗?"蔡伯俙觉得回答"想"或"不想"似乎都不对,灵机一动,回答道:"皇上就如同我的父母。"真宗听后哈哈大笑,非常满意。

蔡伯俙也并非总是那样圆滑,有一天,他画了一幅画,里面的人物都是面黄肌瘦。真宗见了很不高兴,以为是对自己的政绩不满,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画?蔡伯俙回答:"臣在乡间时,见到百姓们都很苦,他们都是这个模样。"真宗听了良久无言,叹息不已。

真宗驾崩之后,太子赵祯即位,就是宋仁宗。蔡伯俙认为自己和仁宗的关系最好,一定会得到仁宗的重用。谁知"竟不大用" (《挥麈录》),仁宗是一个英明的皇帝,始终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对待晏殊却完全不同,后来还让晏殊做了宰相。蔡伯俙的心里很不平衡,就去询问仁宗。仁宗告诉他:"从前我年幼无知,分不清是非。如今我治理天下,必须要任用德才兼备的人。你才华有余,德行却不足。"仁宗的几句话,说得蔡伯俙哑口无言。

之后,蔡伯俙"以旧恩常领郡,颇不循法令,或被劾取旨,上识其姓名,必曰"藩邸旧臣,且令转官"" (《挥麈录》)。蔡伯俙一直无所作为,还总干一些违反法令的事情,每次都是仁宗顾念旧情不追究,只是把他调到别的地方任职。蔡伯俙也不知收敛,经常乞求朝廷关照,为时人所不齿。"凡更四朝,元符初致仕,已八十岁矣" (《挥麈录》)。蔡伯俙历经了真宗、仁宗、英宗、哲宗四朝,为官七十多年,始终没有被重用,直到80岁高龄时告老还乡。

蔡伯俙和晏殊都是神童,都陪伴仁宗长大,可是晏殊名传千古,蔡伯俙却碌碌无为。这是什么原因呢?《挥麈录》把他们做了对比,说道:"伯俙字景蕃,与晏元献(晏殊)俱五六岁以神童侍仁宗于东宫。元献自初梗介,蔡最柔媚"。一个正直,一个圆滑,这就是他们最大的差别。

精彩推送